9個月的實習期間,有幸能參與到干邑大廠對於葡萄園病害管理的決策。每一週,我看著氣象報告,跟著葡萄樹的顧問觀察著這些病害,讀著每週地區農業局的報告。深深感受到這些19世紀外來的葡萄病害,一直深深地危害著現今的葡萄園。
全球化的浪潮,讓19世紀中葉成為歐洲葡萄的黑暗時代。多少酒農家庭失去了生計來源,而且歐洲葡萄還差點就要被滅絕!
法國第一次有白粉病(Oïdium)的紀錄是在西元1845年,病源來自美國。這個年份在內行人看來或許會有些眼熟,因為葡萄害蟲一哥根瘤芽(Phylloxera)也是在19世紀中葉(西元1863年)從美國來到法國。另外一個歐洲葡萄的重要黴菌病害霜霉病(Mildiou)也是在西元1879年從北美洲來到法國。這些葡萄病害便在歐洲,慢慢地…慢慢地…蔓.延.開.來……
我曾經在南法一間酒莊工作,來自瑞士的莊主,說起這些病害表情都嚴肅了起來。他還忿忿不平的說:「這些XX的病害還都是從美洲大陸那邊傳過來的……」。
如今,這三種外來的葡萄主要病害,仍不停地危害著歐洲的葡萄樹。
[wc_heading type=”h2″ title=”根瘤蚜危害的後續發展” text_align=”left”]
Phylloxera暫且能嫁接於美洲葡萄的根上而得以倖存,免遭滅族。但是卻因為美洲葡萄的根無法適應法國含鈣豐富的土質,導致無法吸收土壤中的鐵質。含鈣豐富的葡萄酒產區像是香檳(Champagne)、干邑(Cognac)…等等,都需要每年春天對葡萄施以鐵劑,以確保葡萄樹可以健健康康的生長。就算是對含鈣土壤忍受度最高的美洲葡萄Fercal和333EM的根,都依然存有吸收鐵質的問題。
[wc_heading type=”h2″ title=”外來黴菌危害的後續發展” text_align=”left”]
而Oïdium和Mildiou這兩種黴菌的危害更讓酒農每到下雨天,就要絞盡腦汁思考農藥的使用(有機農法和生物動力法也會使用”硫”和”銅”來抗病)。為了解決黴菌的問題,歐洲的葡萄育種計畫便也從來沒停過。就算育種需要耗費20-30年的光陰,但是新品種能帶來的環保和經濟效應非常可觀,許多各地原生葡萄品種的基因庫保存也就更為重要了。
[wc_box color=”secondary” text_align=”left”]
從美國傳到法國的葡萄病蟲害:
西元1845年:白粉病(Oïdium) – 真菌
西元1863年:根瘤蚜(Phylloxera) – 昆蟲
西元1879年:霜霉病(Mildiou) – 真菌
[/wc_box]
(想知道更多關於Phylloxera的資訊可以參考泛科學 – 百年戰爭:葡萄酒與根瘤蚜蟲的歷史)
[wc_box color=”primary” text_align=”left”]
[wc_heading type=”h1″ title=”參考資料” text_align=”left”]
法國官方研究機構IFV的萬能網站,裡面應有盡有:http://www.vignevin-sudouest.com/publications/fiches-pratiques/fiches-pratiques.php
[/wc_box]